编者按
百年工运,薪火相传;劳模精神,历久弥新。在萍矿集团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,一代代劳模以实干为笔、以汗水为墨,铸就了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”的精神丰碑。他们是矿井深处的“光明使者”,是改革创新的“先锋旗手”,更是安源精神的生动诠释者。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,本平台特开设“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”专栏,重温全国劳模、省部级劳模的奋斗故事。愿大家都能从他们爱岗敬业、甘于奉献的足迹中汲取力量,从他们攻坚克难、敢为人先的品格中激发干劲,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,为谱写萍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!
新中国成立以来
萍矿共有100余人次获评
江西省劳动模范
江西省先进生产(工作)者
但因时间久远、资料不全
无法一一展示
今天起,我们将推出2000年以来
省劳模的典型事迹

钟圣谱
2000年江西省劳动模范
萍矿集团杨桥矿采煤大工
钟圣谱,1970年2月出生,江西兴国人,中共党员,1988年11月参加工作。他长期在采掘一线采煤,共采原煤23万吨、采梁11.5万块、放项17万套、煤巷掘进1800米、处理困难作业面和垱头问题450多起。
1996年,他当选江西省十大杰出务工青年。1998年被共青团中央、煤炭部授予“全国百名优秀青工”称号。2000年被省政府授予“江西省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
丁建刚
2005年江西省劳动模范
萍矿集团安源矿采煤工
丁建刚,1971年4月出生,江西萍乡人,中共党员。1990年3月,19岁的丁建刚来到安源矿回采二区后,一直扎根采煤一线。作为一名新时期采煤工,他思想活跃、吃苦耐劳、肯学爱钻,技术很快就超过了身边的同事,工作面护顶、挂梁、支柱,样样拿得起、放得下,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。他总是挑最困难的地方采煤,哪一段顶板最破碎、压力最大,哪一段煤层最硬、夹石最厚,哪一段顶板滴水最大,他就“钉”在哪儿干。他技术好,效率高,干完自己的活后,只要看到其他同事还未完成任务,他端起风镐就帮忙。他还高度重视革新,创新采用的“工字钢替换悬臂梁”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支护的抗压力,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也大幅提高。他在井下15年里出勤超过5050天、落煤15.13万吨,相当于干了22年的工作量。
2000年起,他先后被评为萍乡市、萍矿集团劳动模范,江西省“塑造江西矿工新形象”十佳文明职工。2005年,他被省政府授予“江西省劳动模范”称号。2008年1月,萍乡遭遇百年难遇的冰冻灾害,正在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学习的他放寒假也不休息,赶到矿里参加夺煤大战。2012年担任安源矿采二区党支部书记后,他继续保持劳模本色,每月下井达21天以上,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。他还坚持抓好职工“逢五”、“逢九”安全活动和技术培训,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的职工队伍,培养出了全国劳模张来清等一批先进人物。

张佰花
2008年江西省劳动模范
萍矿集团青山矿采煤工
张佰花,1975年1月出生,江西萍乡人,中共党员,1997年3月到萍乡矿务局青山矿回采二区当采煤工,从此与煤结下不解之缘,成为煤海中一名勇猛战将。工作中,他凡事总是喜欢多问个为什么,一有好的发现便整理记下来,上班苦干、下班勤学。不到一年时间,他便拥有了一套先进理论和技术,工作起来得心应手,创造了应用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和链条配合放顶法、顺槽溜子分段缩短法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他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工作面、最后一个离开作业点,打眼放炮、放顶落煤、回采、拉出口、冲上山、搞修理……这一干就是12年,年均出勤300天以上,从2002年至2008年每年创工分10万多分,1年干了3年的活,连续7年名列全乐玩lewin|官网第一,在黑暗的煤海中喷射出耀眼的光茫。
2008年初遭遇百年难遇的严重冰灾,矿井主要供电系统出现故障,为防止矿井水向四水平倒灌,急需在三水平水仓前筑道防水墙。家住离矿几十里的张佰花接到电话后,在路滑摩托车不能骑的情况下,硬是在冰雪中连滚带爬步行几小时赶到矿上投入紧张的战斗中。搬水泥、运河沙、搅拌,他全身汗流浃背干纱不剩,领导劝他休息一下,他却说只要能动就必须干下去。他精湛的操作技术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忘我的奉献精神,让区领导总是放心地把他派往任何一个战场。而他无论干到哪里,哪里就有新纪录,哪里就有惊喜和赞叹。
2002年至2008年,他连续七年被评为萍矿集团劳动模范。2006年被评为省煤炭集团“创新立业标兵”。2007年先后被评为萍矿集团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和省煤炭工业协会劳动模范。2008年先后被评为省煤炭集团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和“江西省第二届十佳青年道德楷模”。200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,同年被省政府授予“江西省劳动模范”称号。2012年5月,任回采二区跟班区长。2014年4月,任回收队副队长。
|